3月23日,日本PMDA(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批准Aurion Biotech Inc的细胞疗法Vyznova用于治疗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这是全球监管机构首次批准同种异体细胞疗法治疗角膜内皮疾病。
全世界大约有1300万人是因为角膜致盲,该群体无法得到治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世界缺乏可用的角膜组织。
这种细胞疗法的突破性创新是使完全分化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实现体外再生。来自供体角膜的健康细胞在一个全新的、多步骤的、专有的专利过程中培养,可产生现成的、同种异体的、完全分化的CEC,没有基因编辑,来自1个供体的完全分化的CEC可以用来治疗100多只患者的眼睛。将内皮细胞注射到角膜内,在那里它们重新形成健康的单层。
“通过细胞疗法的创新来恢复患者的角膜内皮健康是我一生的工作。”京都立医科大学Shigeru Kinoshita教授说:“PMDA的批准是将这种细胞疗法带给日本有需要的患者的重要一步,Vyznova细胞疗法提供了完全转变角膜内皮疾病治疗模式的潜力,提供了充分分化的同种异体角膜内皮细胞,手术本身微创,同时带来更少麻烦的恢复。”
角膜内皮细胞(CEC)在眼睛中不会再生,并且在人的一生中数量会减少。当疾病或损伤损害这些细胞时,它们会进一步耗尽,如果不治疗,患者可能会失去视力。
目前的手术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和内皮角膜移植术(EK),过程复杂,具有潜在的术后恢复困难和并发症,如移植物脱离、移植排斥、脱位、不规则散光和感染等等。此外,这些程序要求每次角膜移植使用一个供体角膜。然而,对角膜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据估计,每70只患病的眼睛只有一只供体角膜可用。
迄今为止,已有130名受试者在日本和其他OUS研究中接受了Aurion Biotech的细胞疗法治疗。在这些研究中,受试者在角膜健康的关键指标上经历了有临床意义的持续改善: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密度。该公司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开始临床研究,评估其内皮细胞疗法对角膜内皮疾病患者的治疗。
日本临床数据
PMDA的批准是基于在日本进行的三项临床试验中对65名受试者的治疗,包括:首次人体试验(n = 38);内皮细胞剂量范围试验(n = 15);和一项确认性试验(n=12)。
主要疗效终点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大于或等于1000细胞/mm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疗效终点是中央角膜厚度(CCT)
首次人体试验(n=38)的目的是观察单次前房内注射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达到ECD大于或等于1000 cell/mm的受试者比例在24个月时为91% (31/34名受试者)。85% (29/34名受试者)的CCT
在细胞剂量范围试验(n=15)中,15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三组中的一组,并接受低细胞剂量(2.0*10^5)的单次前房内注射5)(n=5),中等细胞剂量(5.0 *10^5)(n=5),高细胞剂量(1.0*10^6 )(n=5)。达到ECD大于或等于1000 cell/mm的受试者比例2在12周时(主要终点),低剂量组为80% (4/5名受试者),中剂量组为100% (4/4名受试者),高剂量组为100% (5/5名受试者),合计为92.9% (13/14名受试者)。在12个月时(次要终点)达到CCT
在确认性试验(n=12)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或等于1000个细胞/mm的受试者比例224周时(主要终点)为100.0% (12/12名受试者)。24周达到CCT
在所有三项研究中,前房内注射不同浓度内皮细胞剂量的培养内皮细胞通常耐受性良好,并且在患有角膜内皮功能障碍的成年受试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眼部或全身严重不良事件。在所有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眼部不良事件(任何试验中超过2起事件)为:眼部疼痛、眼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流泪增加和IOP增加。观察到的最常见的非眼部不良事件(任何试验中超过2起事件)为:鼻咽炎、便秘、腹泻、肌肉骨骼疼痛和失眠。
Aurion生物技术公司
Aurion Biotech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在西雅图、剑桥和东京设有办事处,其使命是通过其改变生活的再生疗法恢复数百万患者的视力。该公司的第一个候选药物用于治疗继发于内皮功能障碍的角膜水肿,并且是第一个现成的、经临床验证的角膜护理细胞疗法。Aurion Biotech获得了著名的Prix Galien生物技术最佳初创企业奖。该公司已获得日本监管机构的批准,正准备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Aurion Biotech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由包括Deerfield、Alcon、Petrichor、Flying L Partners、Falcon Vision / KKR和Visionary Ventures在内的主要投资者提供支持。
(细胞PLUS编译)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zixun/hydt/2786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