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9日,纽安津生物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Peptide Neoantigen Vaccination: Promising Modality for Future Cancer Immunotherapy”的临床研究。披露的结果显示:如果晚期泛癌肿患者在接受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治疗前6个月内进行了局部射频消融治疗(RFA),则能够进一步改善肿瘤微环境并提升临床疗效。研究团队还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RFA与iNeo-Vac-P01的抗肿瘤协同作用;同时发现RFA与iNeo-Vac-P01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提升肿瘤抑制作用,为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可行、有效的免疫联合治疗新方案。
早在 2020 年5月,纽安津团队就发表了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单药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的阶段性成果(相关报道)。2021年5月,研究团队针对该临床研究中已完成治疗的28例受试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在iNeo-Vac-P01治疗前6个月内进行过局部射频消融治疗的所有受试者(共10例),组成RFA+Vac组,其余受试者共18例,组成Vac组。
RFA+Vac组受试者的疾病控制明显优于Vac组受试者
在可评价的RFA+Vac组受试者中,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的占比11.11%,疾病稳定(SD)占比77.78%,疾病进展(PD)的占比11.11%,并观察到55.56% 的受试者出现肿瘤缩小;相较地,在可评价的Vac组受试者中,没有出现PR的受试者,SD的占比68.75%, PD的占比31.25%,并观察到只有25.00%的受试者出现肿瘤缩小(上述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v1.1标准),证明了RFA+Vac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RFA+Vac组受试者的临床获益明显大于Vac组受试者
RFA+Va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4.42个月(1.67–11.50),而Vac组的mPFS为 2.82个月(1.53–12.13);RFA+Vac组的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0.18个月(7.43–36.73),而Vac组的mOS为 10.94个月(2.27–38.17),有力说明了在iNeo-Vac-P01治疗前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相较于RFA历史数据,iNeo-Vac-P01联合RFA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针对RFA+Vac组中5例肠癌受试者,依据其年龄、性别分布、肿瘤移、既往全身治疗及RFA处理等基线特征,从临床研究机构的同期肠癌患者中筛选出8例只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作为RFA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FA+Vac组中结直肠患者的mOS为21.27个月(11.93-42.03),而RFA对照组的mOS仅为11.55个月(2.53-18.03)。初步证明了相较于RFA治疗晚期肠癌的历史数据,iNeo-Vac-P01联合RFA能够明显延长晚期肠癌患者的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RFA+Vac组受试者的免疫响应水平明显高于Vac组受试者
通过ELISpot实验证明,在所有接受iNeo-Vac-P01治疗的受试者中,88.89%(24/27)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样本中检测到了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统计所有给予治疗的新生抗原多肽的ELISpot实验结果来看,77.97%(92/118)的新生抗原多肽或 84.48%(49/58)的多肽池能够激发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力证明了纽安津团队对新生抗原预测的准确性及疫苗序列设计的有效性。
进一步对比RFA+Vac组和Vac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时间点的ELISpot斑点数结果显示:RFA+Vac组受试者治疗后增加的斑点数比Vac组增加的更加显著,表明RFA+Vac可以增强iNeo-Vac-P01的免疫应答水平。
将RFA+Vac组的受试者,按RFA与iNeo-Vac-P01的治疗间隔,进一步分为小于3个月组(RFA-Vac tint <3个月)以及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组(3个月≤RFA-Vac tint <6个月),并对比该两组受试者的ELISpot斑点数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后的两个时间上,两组的结果相似,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RFA在iNeo-Vac-P01治疗前6个月内的不同间隔时间点不会造成免疫应答的不同。
细胞因子可能成为潜在的伴随诊断指标
在细胞因子的伴随检测数据中发现, IFN-γ、TNF-a 和IL-6可能是临床研究中潜在的伴随诊断指标。
“
案例分析:
患者P005,56岁,男性,晚期胆管细胞癌。
-
2017年8月行肝穿刺,确诊为晚期胆管细胞癌;
-
2017年8月开始接受化疗;
-
2017年11月进行肝射频消融治疗;
-
2018年2月进行肝射频消融治疗;
-
2018年3月开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
-
2018年5月进行肝射频消融治疗;
-
2018年7月开始进行第一批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接种;
-
2018年8月、2018年10月、2018年12月、2019年3月影像显示靶病灶与基线相比明显缩小,最大缩小比例为18.2%;
-
2018年12月完成第一批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接种共8次;
-
2019年3月进行病灶穿刺,开始筛选设计并定制化生产第二批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
-
2019年6月肝脏出现新的转移病灶;
-
2019年8月开始进行第二批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接种;
-
在两批iNeo-Vac-P01(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多肽疫苗)接种过程中,对患者外周血进行ELISpot随访检测发现,与基线相比,疫苗接种后该患者的每个肽池都能引起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响应,且免疫免疫响应的峰值点约在疫苗治疗后第7周。
-
通过全景多重免疫荧光检测发现,与治疗前的肿瘤组织相比,疫苗接种后的肿瘤组织中CD4+GranzymeB+T细胞和CD8+ Granzyme B+T细胞的分泌量明显增多,表明接种iNeo-Vac-P01疫苗激活了细胞毒性T细胞,并使该类细胞浸润至肿瘤组织中。
相较于同期治疗的其他患者,该患者拥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更加强烈的免疫响应,说明其iNeo-Vac-P01治疗前进行的多次的RFA治疗进一步增强了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且该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快速获得并接受了第二批iNeo-Vac-P01治疗,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其总生存期。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新生抗原肿瘤疫苗与局部射频消融技术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提升肿瘤抑制作用,延长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的研发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它将开启真正的精准治疗新时代,将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一系列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zixun/hydt/1863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