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信息
2023年11月11-12日,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暨第四届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将于张江科学会堂(海科路1393号)举行。
历时三年,峰会已成为中国细胞与基因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之一,为助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作出贡献,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全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将秉持往届大会精神,邀海内外专家学者、业界同仁齐聚申城,共襄盛会!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治疗研究与应用学会
限量100张免费观摩券大放送!!
会议倒计时1个月
100张限量免费观摩券发放中
支持会期出入大会所有会场和展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下方【报名参会】按钮
选择个人报名-免费观摩券-填写信息并提交
免费观摩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报名咨询请联系:
医会宝 黄思宇 19921650939
张江集团 杨老师 021-38019001
大会亮点提前知
聚焦
5场主题论坛,40+精彩报告
本次会议将聚焦“细胞免疫治疗、合成免疫学、细胞药物、基因药物”四大领域,围绕“产业发展、市场监管、临床应用与转化、上下游产业链、投融资”等角度进行多方位、多深度、深层次探讨。
权威
产业政策权威解读
《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于9月发布,基因治疗领域创新策源能力、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业未来发展生态如何?知名专家将做深度剖析。
亮相
多项创新合作发布
张江基因岛等物业空间、CGT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平台、细胞基因治疗医疗中心、病毒研究院联盟、国际化项目及专家合作等创新项目将于大会发布,邀您共同见证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多元合作格局。
链接
专家学者齐聚申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教授、世界免疫治疗理事会会长Bernard A. Fox博士等国际知名学者大咖将悉数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报告,数十家国际知名企业负责人也将在论坛做分享精彩观点。
舞台
产业创新创业大赛
提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技术突破、产业引领、市场潜力的新兴力量表现舞台,展现新生力量,获取海量曝光,有机会与主办方、演讲嘉宾、主流天使和VC基金资深投资人深度交流,获取更多合作融资机会。
大赛活动详情及项目征集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面向全国,再度启航】2023第三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令
(https://mp.weixin.qq.com/s/ixC-U0yCgyBTWrXsiSm-NQ)
品牌
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30+媒体全程参与报道,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打造具有更高影响力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全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
重磅嘉宾 首轮公开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田志刚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志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与健康安徽省实验室主任,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院长。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中心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分子医学部主任。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重大研究项目科学家、基金委重大研究专家组组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NK细胞与免疫治疗。创办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Cell Mol Immunol,执行主编)。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Cell、Nat Immunol、Immunity、Sci Transl Med、Cell Metabol、J Exp Med、J Clin Invest、Nat Commun、PNAS等发表SCI论文400余篇。2008和2019年分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中国免疫学会监事长,曾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执委。
Bernard A. Fox, Ph.D
世界免疫治疗理事会会长、波特兰大医学中心肿瘤免疫研究室主任、俄勒冈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Surgery,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 1990-1994
Chief,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d Tumor Immunology, and Associate Member, Earle A. Chiles Research Institute. Providence Portland Medical Center, Portland, OR 97213 1994-current
Associate Professor,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ortland, Oregon 97201 1994-current
Associate Professor, Environmental and Biomolecular Systems, Orego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egon 1995-2012
Guest Professor (sabbatical), Chirurgische Klinik und Poliklinik, Klinikum Großhadern,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München, Germany 2001-2002
Guest Professor, Xian Jiaotung University, Xian, China 2001-2010
Harder Family Chair and Member, Robert W. Franz Cancer Center, Earle A. Chiles Research Institute 2012-current
Visiti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Graduate Institute of Oncology 2018-current
赵春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长聘教授、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
致力于干细胞生物学、药学与临床研究30余年,973等项目科学家,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累计发表论文466篇(SCI212篇),H指数71,2014~2022年连续9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SFDA干细胞新药临床批件,实践了干细胞新制品临床安全有效治疗疾病,获得了干细胞领域技术发明二等奖。建立了集成体干细胞基础理论、关键科学技术、临床试验治疗研究为一转化医学体系。
胡红明 博士
上海镔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复旦大学本科,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硕士,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免疫学博士, 2002年至2021年任美国Providence 癌症中心Earle A. Chiles 研究所实验室PI,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兼职教授,FDA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委, NIH, DOD, Komen 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委,美国癌症协会学者(ACS Scholar),美国UbiVac公司联合创始人,DRibble肿瘤疫苗发明人,曾任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家,负责研发新管线及临床获批产品工艺研究、固化及转移。上海镔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科学家,公司主要研发TCR相关免疫治疗新方法。
向斌 博士和度生物 CEO
向斌,生物学博士,2019年在上海张江药谷创立和度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基于肠道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开发以肠道细菌为载体的基因工程菌产品,包括创新药物和消费产品。和度生物是这一新兴细分领域全球较早的企业,秉承“原始创新”精神,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细菌药物研发全链条技术平台,并针对多种代谢和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日常健康需求建立了丰富的创新药物和消费保健品研发管线。
向斌博士从事疾病生物学研究二十多年,有十多年临床前新药研发经验。曾在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及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参与和领导小分子和基因治疗多个新药研发项目,作为诺华上海研发中心代表参与诺华全球创新小组特别是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工作。学术成果曾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同获奖人)等,在Cell, PNAS, eLife, J. Biol. Chem., Cell Research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贾国栋 博士
和元生物 总经理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近500人的基因治疗研发和生产团队,运营近7000平米基因治疗GMP生产车间,在质粒、AAV病毒、慢病毒、各种溶瘤病毒、细胞产品和疫苗方面积累了超过130个项目经验,熟悉中美基因治疗法规要求,具有多个中美双报项目经验。负责建设打造近8万平米全球最大的基因和细胞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
梁旻 博士
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总经理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肿瘤学医学博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免疫学硕士,武汉大学生物化学本科, 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开发工作二十八年。致力于肿瘤免疫及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及相关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及溶瘤病毒制品的开发和产业化。1999-2009年担任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学官/副总经理,负责研发和新产品产业化工作,包括人重组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项目,商品名“安柯瑞”)的研发及产业化,2006年该产品获得中国药监局新药证书并上市,属于重组溶瘤腺病毒药物。梁旻由此获得2016年上海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2019年担任东源生物公司总经理及东曜药业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负责多项治疗性单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作为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从事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溶瘤病毒及新型疫苗产品的研发及CDMO工作。
自1998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省市政府研发项目资助,包括重点研发计划一项,863课题五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课题一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课题一项,上海市科委现代生物和新药产业发展基金课题两项等。担任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是连续两届美国基因及细胞治疗学会(ASGCT)国际委员会委员。
汪枫桦 博士朗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临床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视觉科学研究学会(ARVO)国际会员、美国眼科学会(AAO)会员,国际视网膜青年专家组成员;
2012年联合创立标准眼科新药临床评价平台,率领团队参与竞标,承担国内主要眼底病新药评价工作,为17个国家和地区50余家眼科中心提供临床试验评价服务;
2016年负责组建上海市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开展十余项医工交叉研发项目和临床转化研究;
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自然基金等15项省部级项;
2020年至今,作为创始人创建朗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基因治疗项目研发。
Sridhar Mani 教授
力山生物医药肠道免疫 首席顾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药理学系、遗传学系、肿瘤学系教授;
Sridhar Mani 博士,美国著名和科学家,现任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学系教授。Sridhar Mani 在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芝加哥大学讲师、耶鲁-纽黑文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他是美国 NIH、DOD 基金评审人,在 Nature、Immunity、Gastroenterology 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 200 多篇。Srihdar Mani 博士积极推动微生物组学和免疫学交叉学科的发展,为人类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奠定基础。
李秋棠 博士
纽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官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眼科和视觉科学系终身正教授;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北京大学遗传学硕士、学士;
>30年基础和应用生物医学研究经验;
知名杂志期刊发表论文45篇;
《Scientific Reports》和《Sourc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主持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课题基金项目。
蒋云 博士荷塘生华 常务副总经理
清华大学博士,CTU-UIBE MBA, 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负责人,北京荷塘生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秘书长,农工党十四届北京市科技委员,201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主持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运营建设。主持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作为骨干参与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现有专利5项,在申专利5项。主持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药物SynOV1.1的研发和临床、古典猪瘟mRNA疫苗研发、在美获批临床新冠mRNA疫苗研发。
章雪晴 博士
荣灿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博导,荣灿生物首席科学家。于武汉大学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博士毕业后,曾于 2010 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 Robert Langer 教授课题组和哈佛医学院 Omid Farokhzad 教授课题组,完成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围绕核酸递送系统和生物医用材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i)探索新型 mRNA 疫苗及其在预防传染病 的应用研究,和(ii)开展靶向核酸纳米递送系统在器官纤维化、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治疗领域的应用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在 Science Advances、PNA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dvanced Materials 等著名期刊发表了 45 篇 SCI,总引用超过 8000 次;申请多项专利,获得2 项美国授权,1项中国授权。获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美国百特青年科学家奖等支持。
苏晓晔 博士
石药集团核酸药物研究院 院长
苏晓晔博士,拥有十六年核酸药物研发与产业化经验。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兰大学核酸技术方向。曾在美国渤健(Biogen)总部任PAT团队负责人, 从事核酸药物的研发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至今负责和参与开发的核酸药物有3个已获批,带领团队获得多个核酸药物临床批件。现任职石药集团,负责mRNA疫苗,小核酸药物和基因编辑药物板块的研发工作。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工信部等课题。
牟晓盾 博士
正序生物 首席执行官
正序生物专注于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为基础,开发突破性精准基因编辑疗法。牟晓盾博士拥有近20年的国际工业界经验,曾带领团队建立生物药的工艺开发、生产和全球IND/BLA申报平台,覆盖mAb,ADC,pDNA,viral vectors,mRNA,VLP等多种药物分子。在肿瘤免疫和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有深入CMC研发和生产质控经验。在基因和细胞治疗和罕见病领域亦有快速临床推进的经验。曾在药明生物担任副总裁和分公司负责人、在默沙东(美国)和辉瑞(美国)担任项目和研发团队负责人。
王建祥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批长聘教授;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J Hematol & Oncol 副主编;Blood 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 主编(2012-2016);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2012-2016);“杰青”、卫生部突贡专家;CD19、CD33 CAR-T主要研发者;白血病治疗领军人,预后分层、强化诱导、全程管理,显著改善了急性白血病的疗效;牵头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多部诊治指南;NIH博士后杰出研究奖,第十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沈琳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主任医师、教授,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家,北京学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CACA肿瘤精准治疗、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主委等,The Innovation副主编。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与转化研究。带领团队建立消化道肿瘤临床与转化研究体系,并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牵头50余项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研究,20余项进入关键性研究,12个产品获批13个适应症。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在Nature, BMJ, Nature Medicine, JCO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88篇,获专利10项。撰写47部国际国内胃肠道肿瘤诊疗规范。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CACA科技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应天雷 教授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应天雷,男,1984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复旦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0年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全职回国加入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合成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年千人,优青,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家。长期从事抗体工程研究,近年来在Cell、Nat Biotechnol、Cell Host Microbe 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被引用4600余次。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优青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美国联邦政府技术转让奖,盖茨基金会大挑战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担任治疗性疫苗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抗体工程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申报专利30余项,完成8项重大成果转化,其中抗乙型肝炎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广谱抗新冠雾化吸入式全人源纳米双抗、长效化IL-15免疫激动剂等转化成果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形成多个创新药物,造福病人。
贾文文 研究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长期从事临床级iPSC、成体干细胞制备、质检以及临床转化,干细胞药物申报等方面的研究。现为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研究员,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GMP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副主委;Genes杂志Guest Editor。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4项。主持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长项目1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袁宝珠 研究员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上海质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首席科学家
医学及理学博士,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保藏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原干细胞转化资源库科学家,干细胞专家委员会委员。拥有超过30年基础研究及转化医学的研究经验,发表过上百篇相关学术及专业论文、文章,主要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肿瘤学研究基础及应用研究、干细胞及细胞治疗研究,包括各类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及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研究、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和质量评价用标准物质及评价规范的研究及制定;参与细胞治疗产品的监管和与监管相关的技术性指导原则起草及修订,其中,负责起草和修订了《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15年8月开始试行);承担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科学家,于2016年获得了‘干细胞与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资助,用于“临床级干细胞标准化评价体系”项目研究。自2021年11月起,创建上海质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始从事细胞药物、再生医学产品相关“质量服务”工作。
常艳 博士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总裁
常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毒理学会认证毒理学家(DCST),上海市科学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及 GLP 检查专家。从事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研究工作20余年。在遗传毒性研究方面,致力于药物遗传毒性新技术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服务,包括基于流式细胞仪技术的体内外微核检测方法、体内外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体外多遗传生物标志物检测、大鼠体内彗星试验、肝微核试验等,搭建了从QSAR到体外高通量、体内遗传毒性评价及药物基因毒性杂质评价的一站式遗传毒性评价技术平台。在生殖毒性方面,率先建立了体外替代试验方法,猴生殖毒性试验体系等。顺应国内外新药研发最新进展,率先布局并建立多个创新品类药物非临床评价技术体系,包括双/多特异性抗体评价体系、ADC药物评价体系、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溶瘤病毒产品、细菌溶瘤药物和核酸类药物等,并参与国内多个创新药物品类指导原则的修订。
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承担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项目,曾参与及承担其他政府科技项目20余项,曾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等奖项,并参与发表论文70 余篇。
何志颖 研究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 执行所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治疗研究与应用分会秘书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副会长、中国解剖学会医学发育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Cell Transplantation编委等学术任职。以干细胞转化医学、干细胞与肝脏再生及肝细胞衰老与肝癌发生机制为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Stem Cell, Cell Research,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Biomaterials, Matrix Biology等国际期刊。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PI、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等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细胞出版社中国年度论文、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研发和推动多个干细胞治疗新药临床注册研究或干细胞临床备案研究。
张永辉 教授
清华大学
张永辉,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清北联合生命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免疫药学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 Cell、Nature、Immunity、Sci. Tans. Med.、PNAS 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文章,探索脂代谢对于免疫的影响,研究疫苗及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新路径。2019年获树兰医学青年奖,2021年担任RSC Medicinal Chemistry 副主编,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彭勃 研究员
复旦大学
彭勃,复旦大学教授,优青,科技部重大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科学家,教育部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负责人,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生导师,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助理。彭勃研究员主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的更替(包括细胞的衰老、死亡和再生等)、细胞重编程,以及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中以小胶质细胞替换/移植为思路开展干预和治疗的全新策略。此外,课题组关注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稳态维持中的相关机理。自独立以来,主要成果以最后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Aging, Neuron, Cell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Life等重要刊物上,参与起草了小胶质细胞全球专家共识声明。彭勃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入选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评选的2018年度神经免疫学进展(Year In Review: Neuroimmunology 2018),全球共5个工作入选。自2020年起,彭勃被ELSEVIER(爱思唯尔)连续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此外,彭勃担任了Glia等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并在包括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Aging, Immunity和Cell Stem Cell在内的多个重要学术刊物担任特邀审稿人。
涂文伟 教授
香港大学
涂文伟教授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科及青少年医学系终身教授、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儿科免疫学)、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转化免疫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感染免疫、肿瘤免疫及移植免疫等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 具体涉及流感病毒和EB病毒的预防及治疗、γδ-T细胞抗病毒及抗肿瘤的应用基础以及特异性Treg细胞在人类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等医学转化研究。现为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会长、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董事、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二审评委、各类人才项目评审、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会员、多个著名SCI杂志的编委及海外政府研究基金评审,第17界免疫学联合会大会(2019)NK和Invariant T细胞专委会主席,生命科学大会(2016)原发和继发免疫缺陷病专委会主席,γδ-T细胞大会共同主席(2020)。曾任香港科协秘书长、香港免疫学学会主席、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获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9项。
林欣 教授清华大学
林欣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基础医学系系主任。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拜耳讲席教授”获得者,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主席。林欣教授1995年于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后训练之后,于2000年开始任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2004年开始历任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教授(2004),正教授(2009),冠名讲席教授(2010),2014年回国工作前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炎症与癌症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研究生院肿瘤生物学项目主任。获得美国白血病与淋巴瘤协会学者奖及美国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者奖。实验室主要从事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致力于研究淋巴细胞激活的调控机制和研发新型细胞免疫治疗技术。
上下滑动查看嘉宾介绍
尹芝南 教授暨南大学
尹芝南,男,1964年10月1日生。本科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1984年),硕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现交大医学院,1988年),并于1997年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到2007一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博士后一直到副教授,并于2007年回国在南开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3年被暨南大学引进创办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至今。尹芝南教授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基金”获得者,并以科学家身份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历年来多次承担基金委重点项目,并以组长身份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连续多年上榜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并荣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中国侨联贡献奖,以共同完成人身份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抗癌协会一等奖。目前尹芝南教授是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免疫分会理事长和中国免疫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 1) γδT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肿瘤免疫和免疫细胞治疗中的作用;2) IL-27 调控炎症和肥胖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3) RNA m6A 甲基化修饰在T 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 Nature Immunology, JEM,JCI ,CMI,Hepat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65篇。
李斌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二级研究员、余㵑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基金委免疫学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课题组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生物医药分会会长、PENN Medicine China Club 副会长;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执行副主编。
连祺周 教授
深圳理工大学
连祺周现任深圳理工大学正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香港大学 (HKU)细胞治疗产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 细胞和间充质基质细胞 MSC) 的产品放行授权人/科学主任。连祺周教授在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和细胞基因治疗方面拥有多年的经验。2010年建立多能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2014年领导亚洲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成功挽救了致命性异染性脑白质退化症患者生命。2022年在香港大学共同推动建立了符合国际药品检查组织(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PIC/S) GMP标准的细胞治疗制造中心。其实验室还建立了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系列性治疗潜能的免疫细胞和组织类器官。在Circulation,Cell Stem Cell,Nature Metabol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目前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课题负责人等多个科研项目。
毕嘉成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毕嘉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成免疫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生物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NK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Science, J ImmunoTher Cancer, Hepatology (2篇), Cell Mol Immunol (2篇)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奖励。
傅阳心 教授
清华大学
傅阳心教授于1990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学位。1994-1998年任华盛顿大学住院医师,1998-2005年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病理系主治医师及免疫委员会成1员。2005年晋升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随后荣获冠名教授。2015年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病理系冠名教授。2021年全职回清华大学任教,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傅阳心教授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创新,现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等领域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26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文章被引用次数超过45000余次,H-index 104,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成为少数同时在医学和基础科研领域都取得突出成绩的医生和科学家。他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内尤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是药物、放疗和靶向治疗对免疫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的开拓者。近年来,他主持开发了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细胞因子前药和抗体前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靶向药物、局部辐射、肿瘤靶向抗体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发展免疫协同治疗新策略,很多已应用于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王健君 教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王健君,于2006年10月在德国美因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5月起,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担任课题组长。2010年2月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课题组长;2023年5月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与重大基金项目等。近年来主要开展冰晶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在实验上探测到瞬间存在的纳米临界冰核,证实了百年前吉布斯的预言;明确了纳米粒子尺寸与冰晶成核温度的相互关系;揭示了高效控冰材料的分子机制。创制的新型控冰冻存材料用于细胞与组织的深低温冷冻保存,完全摒弃了传统冻存试剂中二甲基亚砜等有毒试剂的使用,冻存复苏后的细胞、组织呈现出更高的复苏率与更优的功能。获松山湖样板工厂项目支持,建立了控冰冻存试剂的中试生产线,部分新型控冰冻存试剂实现商品化。发表论文包括Nature、Nature Materials、PNAS及J.Am.Chem.Soc.等。申请PCT专利15项,目前已进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及印度等国家;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6项,部分专利实现转让。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三月年会的亮点报道(9000多个报告中选出),并安排召开了新闻发布会。Nature、Nat.Rev.Mater.及英国广播公司(BBC)先后亮点报道了王健君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参加美国高登会议、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微纳尺度传热传质国际会议及欧洲胶体界面会议等国际会议并作特邀报告或大会报告。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获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与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魏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魏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PI研究员,细胞与基因线路设计中心主任。200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2007年于北京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从事合成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至2020年任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PI研究员。2021年初,加入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2016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主要从事细胞与基因线路的人工设计合成,基于定量合成生物学真核细胞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细胞工程化设计等。
任俊明 研究员
浙江大学
任俊明博士,现任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俊明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家淮教授;后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在美国“两院院士”K. Christopher Garcia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致力于研发合成生物学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免疫治疗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开发了合成细胞因子和从内部阻断疗法等多项新技术,成功运用从头蛋白质设计技术提高IL-2与其受体的作用亲和力。迄今为止,已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论文6篇(Cell、Cell Research A、Cell Research B、ACS Synthetic Biology、PNAS和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Nature等合作论文7篇,总引用1200余次。课题组聚焦于探究免疫受体信号导致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性的医学难题,致力于开发可干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合成生物学技术。
袁志阳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遗传学博士,上海荻硕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同时担任湖北省免疫学会委员、评审专家,深圳市丝路启航免疫与代谢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围绕HLA与移植免疫,开发细胞遗传免疫与体液免疫诊断的原创技术,致力于HLA抗体检测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落地。作为陕西省科技厅“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揭榜单位技术负责人,研发符合中国人群遗传特征的表达单一HLA抗原细胞库与新抗原鉴定技术,致力于建立器官移植排斥监测与预警体系。
韩为东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韩为东,男,53岁,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临床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百千万人才,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治疗抵抗机制与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973课题2项、863项目3项、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专项原创1项,面上项目7项,北京市生物技术前沿项目1项,全军重点项目2项,军委科技委探索项目1项。获得企业投资3项,4项临床治疗技术企业转让。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专著3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CO、Cell Res、 Blood、Nature Cancer、CCR、NAR、JNCI、STTT、Nat.Comm.、JHO、Leukemia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 300余分,H指数47。参与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4项。2015年,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并担任主任委员。
王烃 研发总监
恩凯赛药
王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恩凯赛药研发总监。具有多年免疫基因线路研究开发经验和NK细胞药物开发经验,参与开发了多种候选NK细胞产品。2022年入职恩凯赛药,主要负责产品管线的早期研发及非临床研究。
张毅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郑州大学医学院学术副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治疗质量管理和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部共建食管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肿瘤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肿瘤免疫和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三十多年。2015年以来承担免疫治疗相关临床试验研究46项。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35篇,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J Hematol Oncol, Biomarker Research等6个英文杂志副主编或编委和10余种中文核心期刊编委。申报肿瘤治疗相关专利36项,授权16项,转化7项,转化总金额超过8000万。
郑小虎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郑小虎教授,博士生导师,PI,优青,安徽省杰青。2009本科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兴趣:1)NK细胞与肿瘤免疫微环境;2)肿瘤/炎症免疫干预靶点的寻找与药物研发。相关成果以(共)通讯/第一作者发表在Nat Immunol (2篇)、PNAS、Cancer Res (2篇)、Clinic Cancer Res、Nati Sci Rev、Cell Mol Immunol(2篇)和J Hematol Oncol 等学术期刊,主持基金委专项、面上以及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翟志敏 教授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血液病学系主任委员,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理事,安徽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著300余篇,包括在Blood、Leukemia、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著多篇。
王皞鹏 研究员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2009年于美国圣祖德(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CAR-T发明人Arthur Weiss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聚焦T细胞治疗研究,近五年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以最后通讯作者发表于Immunity(2020,封面文章)、Cell Research(2023,封面文章)及PNAS(2018)等领域内主流期刊;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Methods(2018)、Cell Reports (2021) 、STTT (2022) 及Protein & Cell (2022);应邀为Trends in Cancer杂志(2022)撰写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综述,提出“峰尖”理论;所研发的可循环CAR-T技术以专利许可的形式,授权给国内第一梯队的CAR-T治疗企业,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李汉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李汉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曾荣获“海外高层次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德国“洪堡学者”。作为科学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
李汉杰课题组采用“数据和假说双驱动”的研究范式,利用计算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临床样本和动物模型,深入探究人体免疫系统在发育、健康及疾病状态下的多样性、分化与功能。以第一或通讯作者 (含共同) 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Cell (2023,2019)、Cell Research (2020,2012)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4) 、Cell Discovery (2020) 、Cell Reports等期刊,“谷歌学术”总引用超3500次。
上下滑动查看嘉宾介绍
朱芳芳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朱芳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 研究范围包括干细胞生物学和癌症免疫学。朱博士是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和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曾师从“干细胞之父”、斯坦福大学干细胞所所长Irving Weissman教授。
在Cell Stem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 Nucleic Acids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几十篇文章,引用次数超过2200多次。海归回国后于2021年创立了血霁生物,这是全球第三家专注体外再生血小板的公司。
* 更多专家持续揭晓中,敬请关注
大会议程框架
2023第三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创业大赛
项目征集
征集范围:
全国,免疫细胞、干细胞、基因编辑、基因疗法、核酸药物、溶瘤病毒、药物递送技术、关键原材料、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项目大赛咨询联系人:张老师电话:15221402867(微信同)邮箱:kathy_zhang@yigoonet.com
报名通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您的报名信息
更多合作机会
我们提供包括展位赞助、欢迎晚宴、茶歇、包袋/胸牌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所剩合作席位有限,期待您的参与!
咨询合作请联系:
张老师 18117502645(同微信)
往届回顾
前三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
前三届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
来自张江的邀请
张江医谷,筑巢引凤,2023第四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暨第四届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诚邀各位专家、同仁期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细胞世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hzhd/37193.html
免责声明:此文为自助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