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伴或不伴感染,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按中国权威数据统计,糖尿病足的发生率至少为15%,即糖尿病患者中有15%的可能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糖尿病的患者非常多,中国现有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亿。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或者病程时间延长,会加速患者动脉硬化的进程甚至造成动脉硬化。糖尿病足的患者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甚至一侧足部汗毛脱落、皮肤苍白,间歇性跛行,即行走200-300m即可出现腓肠肌疼痛,休息后可适当缓解,另外,也可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DFU)外科辅助用药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在干细胞及其相关衍生生物制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应用方面成果显著。
干细胞具有可增殖、多重分化及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外泌体等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细胞移植显著改善了缺血肢体的毛细血管密度。
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能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有效改善缺血肢体的疼痛和步行距离,并促进溃疡愈合,且干细胞易于体外分离和扩增,分离后在低温环境下冷冻保存,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便于制备利用。
同时,干细胞治疗可以替代部分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患者由于手术所承受的身体负担及并发症等,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证明,干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s,Exos)具有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显示外泌体可通过调节炎症、促进血管新生、再上皮化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糖尿病足创面的本质就是缺血,改善血供即可从根本上治疗溃疡,促进创面愈合。
新报告60例:外泌体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改善
2024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行业期刊《中国美容医学》(2024年8期)上发表了题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观察》的临床观察报告。
该项目主要是为了探究自体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s)联合外泌体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将60例溃疡患足随机分为对照组、外泌体(SC-Exos)外敷组(治疗组A)、PBSCs注射组(治疗组B)、PBSCs联合SC-Exos组(治疗组C)各15足,在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予以SC-Exos外敷或/和PBSCs创面周边注射,2周后第2次给药,并于第1次给药后第4、8和12周观察患者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血管内径及总有效率。
结果证明:治疗后,四组患足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PSV和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临床结论:PBSCs、SC-ExOs和两者联合治疗均能促进DFU创面愈合,改善患足症状和血液循环,PBSCs和SC-Exos联合应用的疗效比单一应用更好。
近年来,外泌体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是创面修复和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外泌体是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一类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可通过“配体-受体”模式,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激活信号通路,并将信息物质传递到靶细胞内,调节靶细胞内的微环境和相关的蛋白功能。作为干细胞旁分泌的亚细胞成分,外泌体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显示出优越的特性,在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免疫、促进血管再生、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延缓神经退行性变等生物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wmt/4155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