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5-26 08:22 发表于
 
随着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技术的推广,外泌体作为高科技概念产品迅速风靡细胞治疗和药妆行业,让我们跟着小编详细了解一下。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01

外泌体研究历史

当细胞活动的内在机制被破解,人类就有了破解生命之谜的密码。要说外泌体,我们先从“囊泡运输”的研究历史说起。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首先,我们对“囊泡运输”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

  • 1974年,发现溶酶体,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途径,可以称“囊泡运输”的最早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83年,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

  • 1985年,发现胆固醇代谢囊泡调控,发现“囊泡运输”中细胞膜受体的存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87年,外泌体正式被承认,被命名,从此它叫"exosome"。

  • 1999年,发现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需要信号肽引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3年,发现并阐释细胞囊泡运输系统及其调控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机体远距离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手段。
目前主要被分为3大类: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临床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外泌体。外泌体就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自此,外泌体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直径30-150nm,具有完整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主要负责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02

外泌体的产生与作用机制

一开始,细胞膜内陷形成早期核内体。接着,细胞将一些颗粒物质装到早期核内体中,形成晚期核内体。最后,晚期核内体与细胞膜特定部位融合后形成芽泡,将泡体中的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至此,外泌体完成分泌。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外泌体可通过配体 - 受体相互作用,粘附到受体细胞表面,或者被受体细胞内吞或经过囊泡和细胞膜的直接融合,使外泌体内容物释放转移到靶细胞内。至此,外泌体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转移。
外泌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作用,外泌体表面的蛋白分子或脂质配体直接激活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产生信号复合体并激活胞内信号通路。
 
二是递送作用。外泌体可以与靶细胞的质膜融合或内吞直接进入细胞,将自身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活性分子带到细胞内,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及生物学行为。

03

外泌体与皮肤抗衰老
目前,干细胞外泌体在烧伤烫伤,难愈合性溃疡及术后创伤修复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比较大。外泌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延缓皮肤老化,通俗点,就是皮肤抗衰老,也就是解决人体自然衰老(内源性老化)和外界刺激衰老(外源性老化)的大问题。
那么,到底外泌体为什么能有效抗衰呢?
1、从皮肤衰老说起
 
我们先从皮肤衰老说起。人类皮肤的衰老是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由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的相互作用导致引起的。
皮肤衰老是从表皮层到真皮层的衰老,比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能力减退、成纤维细胞功能异常、乳头层变平、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等是内外源性皮肤老化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2、健康肌肤与老化肌肤
内源性老化表现为皮肤干燥、出现细纹、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减少以及皮下脂肪变薄。这是正常皮肤老化,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发生的。外源性老化表现为皮肤干燥、出现大皱纹、皮肤松弛、弹性下降、粗糙、色素不均匀。这归因于环境因素,尤其是紫外线。
整个皮肤衰老的原因,通常归于基因变异,端粒异常,蛋白质和细胞损伤增加,炎症,细胞衰老加,内源性干细胞耗尽等问题。

04

如何对抗皮肤衰老

外泌体还被发现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形式刺激神经酰胺的合成。

 

而神经酰胺是增加皮肤角质层水合度,维持皮肤屏障、抗衰老及美白等方面的重要物质,是目前抗衰老的热门成分。

 

为什么干细胞外泌体成为皮肤护理的再生利器?

同时,外泌体可增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可逆转紫外线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老化;外泌体还能通过对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调节减少真皮层弹性和胶原纤维的损伤,改善真皮层老化,从根源发挥抗衰老作用。

随着外泌体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外泌体在皮肤年轻化临床治疗及应用上显示出巨大潜力,引领细胞抗衰新起点,重新定义医学美容,让皮肤抗衰进入了再生医学时代。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wmt/1433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3 13:39
下一篇 2022-06-14 15: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