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是当身体部位传递修复或调整的需求至神经中枢时所引发的感觉,这种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遭受的主要痛苦之一。据统计,在遭受疼痛的患者群体中,有50%到80%的疼痛并未得到有效的缓解。
癌性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肿瘤直接导致的疼痛,这种情况占到了88%;其次是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占11%;第三是肿瘤间接引发的疼痛,占比约为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也有少数肿瘤患者出现与肿瘤本身无关的疼痛,例如肺癌患者可能因为同时患有椎间盘突出症而感到腰腿痛。因此,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必须进行准确的诊断。
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如放射性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放疗、化疗后可出现带状疱疹产生疼痛。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化疗引起的栓塞性静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长春碱)乳腺癌根治术中损伤腋淋巴系统,可引起手臂肿胀疼痛。手术后切口瘢痕、神经损伤、幻肢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如衰竭患者的压疮,机体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另外,前列腺、肺、乳腺、甲状腺癌等出现骨转移而引起剧烈的疼痛。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的临床科研人员在医学期刊《Respir Med Case Rep》上发表了题为《A case of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autologous immunotherapy and bevacizuma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自体免疫疗法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的临床报告。
2019年5月,一名60岁男性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病灶较大且侵犯纵隔,无法进行手术。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卡铂+紫杉醇+放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指标改善。
2020年5月,患者的病情发生进展,随后接受4个周期的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进行二线治疗。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稳定,
2020年9月的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增至26×35mm(SUVmax:22.6)。此外,还出现右锁骨上淋巴结、前纵隔和气管侧的淋巴结以及两侧肺门中的几个淋巴结等新表现。
由于疾病进展且多线治无效,2020年10月,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细胞治疗,共接受了6个疗程的NK(自然杀伤) 细胞治疗,持续 4.5 个月。
每3周输注一次NK细胞,输注6次。与化疗联合治疗期间,他经历了干咳和左胸疼痛。包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在内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但白细胞除外(2.81 g/L,低于正常值)。
联合NK细胞治疗4.5个月后,干咳、胸痛症状消失,患者饮食情况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
同时,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肝肾功能评估在正常范围内。
2021年3月和2021年9月的PET/CT扫描显示,该肿瘤大小在6个月内缩小了近一半。此外,两侧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消失。
NK细胞作为抗击癌症的强大武器,具备识别并区分自身与外来物质的能力。它们能够监测到压力细胞释放的危险信号,并迅速消灭肿瘤细胞,这使得NK细胞成为免疫治疗癌症时的理想目标。鉴于此,加强研究,以便更准确和高效地运用免疫系统中包括NK细胞在内的力量,对抗癌症,显得尤为重要。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4083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