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33%,细胞疗法功不可没!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导  读

PREFACE

日前,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发布了2023年抗癌进展报告(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2023)。这一长达206页的综合性报告回顾了截至2023年7月底,过去一年在抗癌路上获得的众多进展。

癌症死亡率显著下降

30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33%,细胞疗法功不可没!

分析显示,癌症死亡率在近年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根据AACR的统计,在1991—20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下降达33%。主要原因如下:

肺癌死亡率大幅下降是总体癌症死亡率下降来源。这是由于抽烟率下降以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缘故。

其他癌症种类的死亡率亦呈现下降趋势,包含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与女性乳癌。

由于疗法改善的缘故,儿童(14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15-19岁)的总体癌症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0%与64%。

尽管癌症总体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于部分癌症种类而言,例如胰腺癌和子宫癌的死亡率却呈现上升趋势,显示我们仍需在抗癌道路上持续努力。

国内细胞治疗产品审批提速

30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33%,细胞疗法功不可没!

癌症死亡率的显著下降,除了与生活习惯改变有关外,创新癌症疗法的持续开发也是癌症患者预后改善的主要原因,细胞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在国内,细胞治疗药物开发也日趋白热化。据统计,2023年1—7月,国家药监局受理的细胞治疗药物IND已有50个(以受理号计),其中约30项是免疫细胞药物的IND。

由此可见,细胞疗法已经成为各大生物医药公司竞逐的关键领域。

全球多种类型抗癌疗法获批

30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33%,细胞疗法功不可没!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间FDA批准的抗癌疗法

从全球视角分析,自2022年8月—2023年7月底,美国FDA总共批准14款新的抗癌疗法,另外有12款既往获批疗法在这段时间内获批用以治疗不同类别的癌症。

这些疗法的获批是基础科学研究成功获得临床转化的成果。例如在肺癌治疗上,1970年代肺癌的主要疗法为化疗药物cisplatin,然而随着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EGFR抑制剂gefitinib、血管生成抑制剂bevacizumab也陆续在2000年代应用于临床。

2015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pembrolizumab也被纳入肺癌疗法范畴。直至2021年,创新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疗法与KRAS G12C抑制剂也获批用以治疗肺癌。

每款药物的获批除了代表着研究上的突破与临床转化的重要性外,亦显示癌症疗法呈现更精确、个体化的趋势。近年来像是人工智能、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液体活检等科技的开发,更是促进此一趋势的前进。

此外,由于肿瘤带有不同的遗传变异,具有像是逃避细胞凋亡、免疫攻击与无限制增殖、转移等特性,开发并联合不同类型疗法以治疗癌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手段。

CAR-T疗法

CAR-T细胞疗法旨在急剧增加患者具有的癌症杀伤T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寻找和破坏癌细胞的能力。首个CAR-T细胞疗法于2017年获批,用于儿童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淋巴瘤(ALL)的治疗。截至2023年7月31日,美国FDA已批准6种截然不同的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一系列癌症(全球总计有8款CAR-T疗法获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截至2023年7月31日,FDA已批准了11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中至少有一款获批用于治疗20种癌症类型和治疗不限癌种但具有某些分子特征的实体瘤。过去一年(2022年8月1日—2023年7月31日),美国FDA批准了两款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judo(tremelimumab)和Zynyz(retifanlimab)用于治疗肝癌和皮肤癌患者。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是另一种免疫疗法,通过使癌症杀伤T细胞靠近癌细胞而发挥作用。其中在过去一年,美国FDA批准了4款新的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血液系统癌症患者。目前为止,FDA共批准了6款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疗法。

让我们期待,未来医药界不断在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上有更多的创新与突破,能造福更多癌症患者,使得癌症不再是闻风色变的疾病。

参考资料:

[1]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2023. Accessed on: September, 2023. Available at: cancerprogressreport.org; ISBN: 979-8-9857852-4-1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3715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14:59
下一篇 2023-11-09 13: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