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AD)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皮肤病,与异常的过敏性炎症有关。目前的治疗涉及广泛或靶向免疫抑制策略。
然而,增强免疫系统以控制疾病的方法仍未得到检验。研究证明 AD 患者存在血液自然杀伤 (NK) 细胞缺陷,既具有诊断价值又可通过治疗改善。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ci Transl Med.发表了题为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 deficiency reveals an immunotherapy strategy for atopic dermatitis(血液自然杀伤细胞缺乏揭示了特应性皮炎的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报告。
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曾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常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
常反复发作,夜间瘙痒严重,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一大公共卫生问题。近30余年全球AD的发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城市化、工业化有关。
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幼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
该报告指出,特应性皮炎或湿疹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负面影响,在美国每年花费 53 亿美元。
AD 的特征是 2 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4)、IL-5 和 IL-13 的产生增加,这会促进 AD 的发病机制 。
尽管通常与适应性 T 辅助细胞 2 型反应相关,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先天免疫细胞群如嗜碱性粒细胞和先天淋巴样细胞 (ILC2s) 是 AD 中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
因此,目前 AD 的治疗策略完全集中在广泛或选择性免疫抑制上,以对抗病理性炎症。
然而,尽管众所周知免疫细胞促进 AD 发病机制,但维持免疫稳态和抑制 AD 炎症的内源性机制仍不清楚。
除皮肤损伤外,中度至重度 AD 与全身免疫反应相关,包括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 E (IgE) 升高以及其他特应性疾病(如哮喘和食物过敏)的发展。
抑制 AD 中炎症的免疫通路的鉴定可能会揭示以前未被识别的细胞通路,这些细胞通路可以作为治疗目标来改善 AD 和潜在的其他过敏性疾病。
除了严重的 2 型炎症外,已知 AD 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力下降,并增加了发展为严重播散性疱疹病毒 (eczema herpeticum) 和痘苗病毒 (eczema vaccinatum) 感染的风险。
自然杀伤 (NK) 细胞是先天性淋巴细胞,占循环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的 5% 至 10%,并且通过产生干扰素-γ (IFN-γ) 来关键地促进抗病毒免疫。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来,研究证实AD 患者的 NK 细胞数量、杀伤能力和 IFN-γ 产生发生了变化; 然而,这一特征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IFN-γ 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这表明 NK 细胞失调是 AD 的一个功能相关特征。
最近的研究表明,NK 细胞和 IFN-γ 可以在体外和过敏性肺部炎症期间抑制 ILC2 炎症反应,这表明 NK 细胞广泛参与调节过敏性炎症。
NK 细胞缺乏是中度至重度 AD 的诊断特征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选择了388位受试者,首先对 25 名患有中度至重度 AD 的成年患者(43 ± 3.4 岁;52% 为女性)的血液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将其与 363 名没有 AD 的受试者(50 ± 1 岁;64 %女性)进行比较。
分析显示,与对照组(178.1 ± 0.7 NK 细胞/mm 3;P = 0.00016 )相比,AD 患者的血液 NK 细胞数量(平均 116.7 ± 24.6 NK 细胞/mm 3 )显着和选择性减少,在AD 队列中 72% 的 NK 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第 2.5 个百分位数(
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 曲线对诊断价值的分析表明,血液中 NK 细胞数量可以有效地区分患有 AD 的患者和在多个医院部门看到的没有 AD 的所有患者队列。
血液中 NK 细胞在区分 AD 和中度至重度不明原因慢性瘙痒症 (CPUO) 方面更为有效,CPUO 是另一种目前缺乏区分生物标志物的瘙痒症 。
这些发现表明,与 AD 相关的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血液 NK 细胞的活化、成熟和整体丢失。
与目前 AD 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不同,这些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其中逆转患者的 NK 细胞缺陷可能提供治疗益处。
癌症免疫疗法中的NK 细胞激动和 NK 细胞检查点抑制策略已被证明在扩增宿主个人NK 细胞和增强其功能方面非常有效。
因此,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建议将基于 NK 细胞的免疫疗法输注作为 AD 的治疗方法。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3118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