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统计,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近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症造成,在我国,癌症生存率只有40%。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一个惊人的事实是,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不止癌症患者,正常人每天也都会产生5000个左右的癌细胞,但多数人的癌细胞并不会形成真正的癌症。
因为人体内有一群“健康卫士”在保护我们,它是癌症的天敌,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它就是免疫细胞。
一旦癌细胞出现,免疫细胞就会高效地识别和消灭,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这就是大多数人不会得癌症的原因。
不光癌症,人体90%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如果失去免疫细胞的保护,即使最轻微的感染也足以让人丧命。
癌症治疗,不少人所熟知的方法无非是手术和化疗,少数知道有放疗。而随着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以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为基础NK细胞免疫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成绩,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又一重要肿瘤干预手段。
一个NK细胞就可杀死27个癌细胞
其中,自然杀伤细胞,也就是NK细胞,是免疫军团中的“特警部队”,是对抗癌细胞和病毒最强、最有效的免疫细胞。 NK细胞直接、灵敏、反应速度极快,不需要被激活就能直接消灭癌细胞,被医学界公认为“抗癌第一道防线”。 研究发现,一个NK细胞就可杀死27个癌细胞。NK细胞对几乎所有常见的癌细胞类型都有杀伤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道癌等。 我们来看一下超高清显微镜下,NK细胞是如何攻击并消灭癌细胞的: △ 肿瘤细胞坏死,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 △ 肿瘤细胞凋亡,细胞表面产生泡状或芽状突起,突起逐渐分隔形成凋亡小体 △ 癌细胞失去战斗力,被NK细胞消灭 从上图可以看出:NK细胞可以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及时发现并杀死病变细胞,从而有效避免癌症发生。 但是一旦NK细胞的活性降低,它就会从王者退化为青铜,战斗力就会锐减,病毒、细菌和癌细胞就可能逃脱监视,大大增加患病及患癌风险。
细胞的衰老=人的衰老=患病概率提高
40岁以后,NK细胞的数量、活性及功能会急剧下降,各种疾病都会不请自来。及时补充体内NK细胞的数量,成为激活免疫打败癌症的关键。
那么,什么方法能够补充NK细胞数量,延长NK细胞的生命呢?
NK细胞疗法——抗癌的新星
通俗地说,细胞免疫疗法就是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倍增,然后再回输到人体,一方面用来消除癌细胞、突变细胞,另一方面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这类疗法包括CAR-T、TCR-T、NK等,目前在全球被广泛的研究。 尽管我们所有人体内都有NK细胞,它们可以迅速进行防御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起到保护我们远离癌症的作用。但是人体内NK细胞数量较少,仅占白细胞的10%。并且研究发现,人类到了25岁以后,免疫力逐步下降,NK细胞数量变得更少,肿瘤患者及肿瘤术后患者体内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能非常有效地发挥抗癌作用。 1、它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细胞,是走在首位的“战士”,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会先受到NK细胞的攻击。 2、它是免疫系统中的“吹哨人”,情况反馈及时,一旦发现“敌情”,迅速“上报”并启动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免疫杀伤功能。 3、它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不需要肿瘤特异性识别,且不会被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抑制活性限制。启动时间最快,而T细胞则需要经过抗原提呈之后才能分清“敌我”。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早于1985年已经把NK细胞免疫疗法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癌症干预第四种方法。 NK细胞的作用 临床案例|NK细胞疗法屡造奇迹 近年来,临床研究上已经通过NK细胞等免疫疗法与传统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许多病患。 案例1:国外知名杂志《Oncotargets and Therapy》的一例试验报告显示:NK细胞疗法让晚期肝癌患者肿瘤显著缩小,从生存期仅3个月到超过4年! △ N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CT扫描结果 案例2:国内一名60岁的卵巢癌晚期患者,在接受了体外扩增,高度活化的同种异体NK细胞的治疗后,CA125水平从11,270降至580,所有腹水都消失了。此外,CT扫描的肿块体积减小,并且没有出现副作用。 案例3:一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4个疗程化疗和4次高度活化NK细胞回输后,患者第一次进行治疗后的CT复查,结果显示,肿瘤缩小到了原来的1/8。而且距发病第六年的CT复查中,仍旧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及复发的迹象。 以上诸多案例表明:NK免疫细胞已成为治疗肿瘤医治的新方法,弥补了手术、放疗、化疗“不完全、易搬运、副作用大”的弊端。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3040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