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球类风湿关节炎的平均患病率约为0.2%~1.0%,中国(大陆)的患病率约为0.4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滑膜炎症、进行性关节和骨质破坏,从而导致关节肿痛、晨僵、关节骨质受损、关节畸形等表现。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变后期甚至有致残的风险,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除了骨质流失之外,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也是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的潜在原因。而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再生特性,在过去十余年间,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本病是一种Th17驱动的疾病,Th17/Treg失衡是RA的关键因素。同时,RA中M1/M2巨噬细胞比率大于1,与较高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和更多的破骨细胞相关,而破骨细胞在骨吸收和关节破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中医治疗、生活调理等,其中,常用药物包括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但目前这些方法无法根治本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降低疾病的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广泛免疫调节特性的多能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血、脐带、胎盘、牙髓等组织中分离出来。目前亚洲国家批准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相对较多,其中,韩国已批准四种MSC疗法,而日本和印度各批准了一种MSC疗法。
(1)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能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分泌多种因子,来调节局部环境和活化内源性祖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组织。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Tregs)表现出功能改变,而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增加Treg细胞的生成,还可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从而增强其免疫抑制能力,维持其表型和功能。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效应记忆Th17细胞,分泌IL17-A,来减少类风湿关节炎中这些细胞的急性或慢性激活。因此,MSC不仅抑制IL-17的产生,还可诱导免疫致病性记忆Th17细胞,重编程为具有调节表型和功能的T细胞,从而对组织修复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
(2)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再生特性,可以通过分化为间充质组织谱系(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谱系),来修复实质组织和器官。
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间接促进骨再生,还有助于增强骨愈合。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MSC-EV)已被证实可以增强骨形成,如I型胶原(COLI)、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等成骨基因表达显着增加;还可通过骨保护素(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间接促进骨组织的形成。看不懂的病友,也可以咨询国际干细胞研究医学部,了解详细信息。
(1)2019年,9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并在1,6,12个月进行随访。移植后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视觉模拟量表(VAS)、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降低,且未观察到不良事件。这些结果显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缓解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度。
(2)136名患者接受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 MSCs)静脉注射,联合传统DMARDs治疗,在治疗12小时内,部分患者关节痛疼、肿胀和僵硬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治疗期间和输注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这些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领域,具有的安全性及快速临床反应性。
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抗炎、自我修复以及免疫调节等优点,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阻止病情进展,未来有望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选择。如果您也饱受类风湿关节炎折磨,且想寻求国内外干细胞这项新兴疗法的帮助,可以先将病历提交至国际干细胞研究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看看是否有机会接受治疗。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3500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