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刊发了《干细胞在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目的是沟通和提高我国整形修复美容领域从事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的认知,以更好的推动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BoyaLIVE国内权威期刊发布!干细胞在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 #干细胞视频号
干细胞在整形美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涉及的干细胞种类包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可被用于皮肤烧伤的修复,瘢痕的祛除,毛发再生,先天外观畸形的修复,抗衰老等方面。今天我们就从临床研究等角度带大家认识干细胞在这一领域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整形美容领域常用一类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同的特性: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低免疫原性。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储量丰富、获取便捷,不涉及医学伦理学问题[1],在疾病治疗、组织工程、整形美容等领域具有重大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的构建。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作用越来越被认可,其分泌促进血管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促进血管新生和创伤愈合,在组织创伤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促进创伤愈合,让患者“改头换面”
皮肤是人体重要防御屏障,当受到创伤后具有一定自愈能力。但当受到创伤程度较重时,往往难以自行愈合,创面经久不愈,甚至形成瘢痕增生,给患者外观造成严重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工程技术,皮肤移植等,但效果有限,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干细胞对这类慢性创面治疗的有效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缺血时可以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的增加,分泌抗凋亡因子等,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创面愈合[3]。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这一特性,研究人员在体外制备人阔筋膜脱细胞胶原基质,将干细胞种植在胶原基质上,制作成生物敷料覆盖创面,用于治疗7例慢性创面的患者,结果显示其对放射性及深度烧伤导致的慢性难愈合创面,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并在长达4年的长期随访中未出现致瘤性[4]。
图片来自文献[4]
此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后形成的瘢痕同样有效。研究发现[5]发现烧伤后形成的瘢痕予以脂肪填充后,瘢痕组织开始软化,质地及组织学的结构向正常皮肤转变。
图片来自文献[5]
抗衰老、促修复的新利器
经典理论认为,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到达衰老受损部位后,其可被诱导分化为原细胞以实现受损细胞再生以及受损组织器官功能恢复。
一项临床试验[7]招募了25名女性受试者,年龄为4164岁,每个参与者面部的左侧和右侧被随机分配给单独微针治疗(对照组)或微针加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内皮前体细胞(hESC-EPC)治疗,结果显示后者比前者显著改善面部色素沉着和皱纹。
图片来自文献[7]
但近来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干细胞临床应用实例中,干细胞在受损组织的植入效率并不高,即使定植后其存活时间也较短,提示干细胞除了直接分化替代损伤细胞外,还利用了其他机制发挥治疗效果[6],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不仅参与皮肤生理、病理过程,如调节皮肤微环境中促炎细胞因子分泌,促进皮肤缺损处血管新生及胶原沉积,以及调节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同时还在皮肤微环境发生病变时发挥特异性信息传递作用。
在最新发布的《干细胞在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中提到,干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在美容修复领域的作用。通过在老化的皮肤中补充生长因子,可提高皮肤通过各种活性因子促进真皮层内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能力, 修复老化的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还原肌肤弹性并减少皱纹。
日本生物治疗研究所所长照沼裕教授在博雅细胞学院直播课中讲述了这一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针对1名50岁的女性直接进行皱纹部位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注射后,皱纹越来越少。
展望
近年来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迅猛,干细胞凭借其多种特性在这一行业大展拳脚。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不仅在临床上用于烧伤、皮肤溃疡、创伤等受损皮肤的修复治疗,并且在改善肤质、修复衰老中毒皮肤等也有功效。此外,在心血管系统、外伤性脑损伤、肌肉骨骼系统、肝损伤、肾损伤等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修复再生和保护能力。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相信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整形美容领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abit CJ, Slack GC, Fan K, Wan DC, Bradley JP. Fat grafting versu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therapy: distinguishing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outcomes.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2 Jun;36(3):704-1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069062/
[2] Kapur SK, Katz AJ. Review of the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secretome. Biochimie. 2013 Dec;95(12):2222-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770442/
[3] Miranville A, Heeschen C, Sengenès C, Curat CA, Busse R, Bouloumié A. Improvement of postnat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Circulation. 2004 Jul 20;110(3):349-5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238461/
[4] Lafosse A, Desmet C, Aouassar N, André W, Hanet MS, Beauloye C, Vanwijck R, Poirel HA, Gallez B, Dufrane D. Autologous Adipose Stromal Cells Seeded onto a Human Collagen Matrix for Dermal Regeneration in Chronic Wounds: Clinical Proof of Concept. Plast Reconstr Surg. 2015 Aug;136(2):279-29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946602/
[5] Bruno A, Delli Santi G, Fasciani L, Cempanari M, Palombo M, Palombo P. Burn scar lipofill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J Craniofac Surg. 2013;24(5):1806-1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036785/
[6] 李溢溪,刘启明,刘娜,吴坷坷.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1):997-100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KDYZ202011014&v=9qmO1ZOzLlrvEKYSjPJlqhcLY10nVWgVg1BlzYEh68r1Cakq7OoflblKUMK5ubWA
Lee HJ, Lee EG, Kang S, Sung JH, Chung HM, Kim DH. Efficacy of microneedling plus human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for skin rejuven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blinded split-face study. Ann Dermatol. 2014 Oct;26(5):584-9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324650/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273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