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后妈妈,要经历的考验,远远比常人想象中的多:
产后的伤口疼痛,月子期间的诸多禁忌,喂奶时的心惊胆战,孩子哭闹时的无措焦虑,松松垮垮的身材,日夜颠倒的作息,更有甚者可能还会面对丈夫与婆婆的冷漠与嘲讽。
有时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就是一句“你就是太矫情太作了”。产后妈妈往往会变得易哭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
有人认为,这是产妇心理预期失调,在短时间内未能适应做母亲的角色。
在坐月子期间,常能见到产妇食欲不振、睡眠紊乱,对饭菜过分挑剔,并将怒火倾泻在丈夫身上,最严重的少数个例甚至会离家出走、伤害宝宝或存在自杀倾向。
这种被称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心理疾病,并非公主病,也不能简单视为情绪管理能力不佳。它实际上是产后4周内高发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自从英国学者Norhayati等人于1968年首次提出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以来,有关产后抑郁的临床研究便给出了多种假说,不过至今没有完全明确。
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产后忧郁发病率为6.5%-43.12%,不同地区波动率较大,一些研究将其联系至新生儿健康状况、夫妻关系是否和睦、产妇年龄及剖腹产与否等因素,针对产后抑郁的早期筛查诊断、心理干预和疏导治疗仍然是研究热点[1-2]。
目前对产后抑郁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饮食调整为主,强调督促产妇家属与其多沟通,减少抑郁风险。不过,对于孕周小、未参加孕妇课堂的人群仍旧是罹患产后抑郁风险较大的群体。
从本质上说,妊娠分娩对女性而言既是生命中的重大变动,也在生理上造成了不小的创伤,在俗称“坐月子”的恢复期中,产妇的忧惧心理会在多种不利因素中放大,低学历、低收入、家庭关系冷淡僵硬都会使抑郁病症加剧。
单纯而传统的社会关怀几乎不能改变现实条件,因而也就难以奏效。而产后抑郁的病程因人而异,最短的数周之内即可缓解,而严重的亦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时仍旧可能复发。
还好,近年来干细胞在医学领域的各个前沿战场可谓光辉万丈,不仅可解决恶性肿瘤及脏器实质性病变,还对脑瘫、脊椎损伤、脑外伤等涉及神经系统的重大疾病有特殊疗效。干细胞能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那么对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的治疗应当也有助益。
有理论认为,神经发生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神经发生位于两个特定神经源性生态位——海马体齿状回与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NSC)在此增殖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即构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基础。
研究指出,想要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病况,可以从其脑区神经细胞着手,例如以神经干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其可迁移并修复脑组织中产生炎症的部位,并提升神经元数量。
也有实验研究通过诱导神经干细胞(iPSC)以期治疗受损的神经系统。
此前iPSC技术已经在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于神经细胞分化及检查抑郁症病情的研究则是该技术新的应用门类。神经系统疾病和脑疾病应用干细胞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干细胞对微环境的改善则诱导细胞发展分化为宿主所需的细胞,即可产生潜在抗抑郁疗效[3-4]。
数年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默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影响人类情绪和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生长分化及移植关系密切,这一研究成果还刊发在《干细胞》期刊上[5]。
干细胞能影响人类情绪,也侧面证实了其对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确有效果。由于产后抑郁症发作频次高、地域广,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有关干细胞治疗产后抑郁的相关研究还将进一步拓展,并为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闫盼盼,徐继红.2014-2019年国内产后抑郁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8):4381-4384.
[2]蔡慧筠,陈凤,刘晓红,王欣佳.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刊,2021,56(05):569-571.
[3]樊翠琴.小胶质细胞外泌体调控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2.
[4]李苏亚,奚广军,李在望,张剑平.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10):593-594+601.
[5]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Tk0NzI5MQ==&mid=2247514971&idx=2&sn=f073b1d28f097624ecdf409ef3ac7d1b&chksm=faff4a2fcd88c339809fdcfe7e5821677d079645bdb5c2360d393336b70b9cc1119922a55874&scene=27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2600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