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已然成为医学界热点,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在很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而干细胞应用的首要问题就是其来源。
很多朋友会问起:干细胞治疗,到底是自体好,还是异体好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干细胞治疗的原理,仅作为科普和探讨需要,我们整理了如下内容:
干细胞治疗有两种类型:自体和同种异体。
自体干细胞,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患者自己的干细胞,通常从脂肪(组织,外周血或患者自己的骨髓中收集。
通过事先收集,科学手段分离制造出可治疗用的干细胞,并在治疗的后期将其返输回患者体内。
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也很好理解就是使用供体(捐献者)的干细胞。我们知道干细胞可以从新生儿的脐带血或组织或者胎盘血液中收集。
不论是自体还是同种异体干细胞治疗,这两种方法都利用好的干细胞替代患者体内受损的细胞。
上述是两种类型的干细胞疗法,整个干细胞的收集过程是相同的,仅在收集的来源上不同。 通过外周血收集(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临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再从血液中提取分离得到造血干细胞,我们把这样得到的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 首先将患者或供体的血液收集,血液样本通过特定的医用机器收集血液形成的细胞。然后将收集的血液干细胞处理,冷冻并储存以备移植使用。
骨髓采集 医生从患者或捐赠者的骨盆骨中收集液体。然后将收集的液体骨髓加工,冷冻并储存(如果是自体的),将供体的干细胞保存在库中或用于移植治疗。
脂肪采集
通过抽取肚子上皮下脂肪,约100ml左右,再进行提取分离。皮下脂肪也是干细胞采集中,最简便的方式之一,且对患者几乎没有伤害。与其他来源一样,脂肪中的干细胞可以收获并保存以备后用。
在治疗前,患者首先接受检查、调理身体。在这期间,患者将接受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以摧毁癌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急剧下降。也可以开具药物来削弱免疫系统。
在治疗期间,将收集好的干细胞解冻,然后使用IV线(如输血)将其置于患者体内。
这需要1到5个小时。当干细胞进入血液时,它们会流动直至到达骨髓,从而产生新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这称为植入,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至6周时间。
刚经历过治疗的患者最初几周身体都会很虚弱。术后患者将会被隔离,以避免免疫系统恢复期间被感染的风险。在等待骨髓生长的同时,医生一般建议他们留在家中或隔离在病房中。
干细胞移植两个月后,医生将采集血液样本,也可能从患者身上采集骨髓样本,以观察研究患者的身体是否正在产生所有类型的正常血细胞。同时观察保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
例如,那些患有霍奇金淋巴瘤的人在自体移植前处于缓解期(恢复期),其成功率很高。那些在移植后存活5年的人也可以活得更久。
上面提到的两种类型的干细胞疗法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
自体,因为自体干细胞治疗的干细胞,全部来自患者自己。可以降低副作用的风险。在新血液和免疫系统细胞的生产方面更快融入,不会形成排斥且风险较小。
并且可反复多次使用,使用效果具有叠加性,临床效果更佳。自体干细胞移植也能避免相关的伦理学争论。由于来源于自体,不作为药品流通,不影响公众利益,不违背国际伦理,合法、合规,而且不存在安全隐患,自体使用无交叉感染、无免疫排斥。
同种异体 ,也有独特的优势,其细胞活性高,数量大,起效快,可用于治疗骨髓疾病患者,与自体干细胞治疗效果类似。因其不必要从自身提取,随取随用,且具有广谱性优势,所以也成为部分患者的选择之一。但其缺点也很明显,相对缺乏稳定性,难免会出现强度不一的排斥性。
还有一些公司的说法我很难理解,自体干细胞全是优点,异体干细胞全是缺点。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已经上市的细胞药物和国内已经申报的干细胞疗法的统计,里面自体和异体的比例一目了然。
结论:不论是自体还是异体,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自体唯一优势是避免相关的伦理学争论。但相当一部分情况下自体取材会需要经过很繁琐的流程,在保证同样的细胞质量的前提下,应该由专业的医生决定使用自体还是异体,甚至有些时候应该把主动权交给消费者自己选择,而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如实告知利弊。
只有在应用达到一定的数量,有了更多的数据积累,我们才能更有资格去说是哪种好,而不是单单从理论层面凭空想象。
对于患有难治性疾病问题的患者,干细胞移植确实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由于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临床数据,文章只是从浅显的方面让您了解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本知识。对于正在考虑接触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1822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