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 WHO) 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倡议,即“将健康的概念延伸到抗衰老过程中,从医疗保健和抗衰老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着眼,将重点放在提高大多数人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使人类更健康长寿的存活”。
什么是衰老
衰老(senescence)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伴随着机体功能的下降,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也相应减弱。
在衰老过程中,生物体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均发生退行性变化。
人类衰老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皮肤表皮变薄,结缔组织减少,皮下脂肪减少消失,皮肤松弛,皱纹增多;心血管系统心内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内膜出现钙和脂类物质的沉着,管腔狭窄;神经系统脑重量渐减轻,脑体积缩小。
衰老的本质
人体是由大约40-60万亿个不同生理特性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每天都有1%~2%的细胞死亡,同时每天也有1%~2%的细胞新生。而干细胞就是这个“细胞社会”的母亲。
随着个体生命的生长、成熟,体内各种成体干细胞逐步减少,甚至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完全消失。体内的干细胞干瘪后,它就不能再制造新细胞,细胞的新陈代谢机能也就减弱,衰老细胞越来越多,机体就变老了,直至死亡。
所以,干细胞是维持机体器官生长和新陈代谢的动力,同时也是机体修复衰老退行性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物单位,是决定生命衰老的关键因素。
2007年,英国科学家Anastasia 在Nature杂志上撰文指出:干细胞对人体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干细胞的减少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人类理解衰老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原因。
人体之所以会衰老,主要是由于细胞更新的速度小于衰老速度,新鲜的细胞补充不足,而细胞更新的来源就是干细胞。
机体衰老是一个逐渐产生的过程,所以想要延缓衰老速度、提升生命活力、延长生命长度(抗衰老)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的,而且越早越好,尤其在衰老现象还不明显时就开始运作,可以有比较好的功效。
抗衰老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年龄层的人都应该注意的事。年轻时就要建立抗衰老的观念,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累积健康的资本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不会未老先衰或是老来疾病缠身。
20岁年龄段基本是没有衰老问题的,但25岁是身体各项功能的顶峰,过了25岁就过了成长高峰期,如果忽视保养,很多衰老现象就会从开始。这一阶段实行抗衰老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外观的修饰与美化自我的形象,为未来的健康累积资本。
30岁是多数器官衰老的起点,从30岁起,耳鼓和中耳听骨的弹性就开始减弱,听力就走下坡路;大脑的重量也从此时由最重的1600g开始减轻;我们常说的“老花眼”虽然到40岁时才被觉察,其实也是从30岁起就开始变化;肺从30岁起就弹性减弱、缓慢老化;肌肉从30岁起便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减着。
因此,30岁是最佳抗衰老的时机,此时就开始抗衰老,可将理想的健康状态延续甚久。这一阶段抗衰老主要的目的在于维持青春与健康,如果这阶段抗衰老准备工作做得好,对于减缓衰老大有帮助。
40岁抗衰老,减缓衰老速度、预防慢性病
四十的中年人,已经开始衰老,且即将迈入老年阶段,但是40岁开始抗衰老,只要方法得当,会获得一定的效果,仍有某些程度的改善。相反,如果不注意进行抗衰老的保养,一系列身体功能有可能加速老化,增加心脑血管、肾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疾病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的基因研究认为与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组织衰老从40岁开始。从这一时期开始抗衰老,可以预防和延缓大脑记忆功能减退,部分恢复体能、精力,推迟更年期到来,提高生活质量。此阶段进行抗衰老的重点在于减缓衰老的速度,预防慢性疾病发生,保持年轻人的心态。
50岁抗衰老,减缓与预防衰老
50岁以上的人,身体可能已经出现疾病征兆,甚至患某些疾病,这一年龄段的人由于正处于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病风险非常高。即使没有疾病扰人,但是身体器官已然老化,已经有了明显的衰老痕迹。
因此,这一阶段抗衰老的重点应放在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预防更年期症状,提高体力、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60岁以上的人的衰老症状已经相当明显,这一阶段抗衰老的重点需要从功能预防性的抗衰老转移到预防老年相关性疾病上来。从这一年龄段开始的抗衰老效果已经远不如30岁开始的抗衰老,但鉴于老年人与青年人生理上的巨大差别,干细胞仍可为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提供有效的帮助。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抗衰老的要求日益增强。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旁分泌因子分泌能力,在创伤修复、组织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领域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干细胞是每个人自己的重要生命新能源、再生能源。多次补充干细胞,维持和提升生理功能和机体机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可能成为人类新的充能充电生命形式和新的生活方式。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1147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