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类对抗疾病就像打仗一样——研制药物杀死病菌,发明手术切除病灶,由此产生了现代的内科、外科等。然而,敌人层出不穷,灭了结核病,来了艾滋病……人类发明一种武器,疾病就会进化一种技能。如果反过来寻求解决之道呢?修复、强化人类自身的功能,让我军强大起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招制胜不是更简单吗?
人体由系统构成,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则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我们身体的最小生命单位。人体由40-60万亿个细胞构成,有220多种。每个细胞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生存周期,比如红细胞为120天,淋巴细胞仅为3-5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也逐渐下降。当人体无法分化出健康细胞替换组织中衰老病变细胞,最终表现为人的衰老和疾病。疾病康复就是要修复受损的细胞,更替死亡的细胞。延缓衰老、促进康复的办法就是恢复细胞的功能,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营养和医学工作者、生物学家都要去学习、研究细胞的根本原因。只有掌握了细胞的生命和活动规律,我们才能战胜疾病,延缓衰老。
干细胞是一颗生命的种子,具有多样分化的潜能,可以变成我们身体里的各种细胞,来替换身体里损坏了的或是生病了的细胞,就像是人身体里的修复武器。例如可以分化成眼睛、鼻子、手、足等;当眼睛、鼻子、手、足发生疾病时,把干细胞“派”过去,重新“长”出新的细胞,不就恢复了健康吗?这就是干细胞治疗的意义。
干细胞科学是目前世界生命科学中前沿、尖端的科学之一,随着不断在抗衰老和医学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正在给人类带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年轻、健康、长寿的传统概念将被重新改写。
无病防病,有病防变,化衰老为年轻,化腐朽为神奇,干细胞科学已经将人类的许多梦想转变为现实。
用传统预防、干预手段难以根治衰老、免疫失衡、癌症等相关慢性疾病,而只能控制病情发展和缓解症状。而生存环境和各种生活压力更使不少人未老先衰。
人体的器官、组织、系统之所以出现退行性病变甚至出现障碍,是因为生命构成与运转的最基本单位——细胞过度凋亡和衰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的干细胞数量得不到补充,器官功能不断下降,老化,以致出现功能障碍和疾病。细胞衰老、凋亡→器官、组织老化→免疫力下降→疾病、癌症发病率上升→消耗掉更多健康细胞→引起更多细胞衰老、凋亡。如果不及时干预,我们的身体就会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新生的细胞,修复受损的细胞,激活惰化的细胞,增加干细胞。干细胞是细胞之母。
通过技术手段及时给自己身体补充干细胞,干细胞的归巢特性会补充给特定的器官和组织,从而器官、组织的功能就得以改善和巩固,让器官组织年轻化、让衰老更加缓慢。推荐阅读:一文读懂 | 干细胞和 “ 我 ” 有什么关系?身体就像是房子,如果老的细胞死亡了,那么就好比这幢房子有许多墙砖坏了,如果没有新的墙砖来更新维修,必将是一幅破破烂烂的样子,成为危房。而表现在身体上就会出现各种衰老现象和退行性疾病。比如,老年人常见的贫血症就是红细胞少了,关节炎就是软骨细胞再生不足,肌肉萎缩就是骨骼肌细胞凋亡了,心、肝、脾、肺、肾功能下降,以及抗病力下降,也都与细胞再生能力不足有关。细胞总量减少了,人体就像是火炉缺少了煤。火炉因少煤而不旺,人体则会因为细胞减少而各器官功能下降,老年人、老病号总会觉得浑身乏力、懒的动弹,不是这疼,就是那疼,整个人都会是病恹恹的。人体超过70%的细胞死亡而得不到再生时,我们的生命也就终结了。疾病造成的细胞损伤,必须通过细胞修复和再生促使疾病好转。生活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老病号久治不愈,之所以又会有些人的病总是反反复复发作,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人只注重通过药物“消防队”的作用,来消灭“火源” (即病因),而忽略营养是构成细胞、修复细胞“建筑材料”。所以,我们要想让身体摆脱疾病的困扰,就必须积极补充细胞营养,把损伤的细胞修复好,让细胞得以再生。总而言之,细胞的再生就是人体最重要的自我修复、自我治疗机制。
干细胞再生医学让我们年轻的机体大大延长保持在青春的期限,能够修复受损的器官、组织,有平衡免疫能力、抗肿瘤、全身抗衰老、女性卵巢抗衰、改善肝功能、心脑血管退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作用。
人体每个细胞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病变或凋亡,然后再新生,如不能及时替补,人体便会出现衰老和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给体内增加万能细胞和各种富有活力的细胞是抗衰老和减少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最佳的方法,因为补充细胞可以刺激新生新的细胞、修复受损的细胞,激活惰化的细胞;并起到带动自身的细胞活动的作用。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1088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